beat365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資訊中心  >>  新聞動态  >>  正文

追尋紅色記憶 傳承紅色基因

來源:beat365   日期:2021-07-08 00:00:00  點擊:  屬于:新聞動态
   7月7日上午,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紅色椰鄉宣講團(以下簡稱“紅宣團”)在海口市瓊山區雲龍鎮雲嶺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李瑞文以及隊員徐建、吳達智三位同志的幫助和引領之下,拜訪、慰問了三位老黨員,聆聽老黨員的“初心”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敬業奉獻海口好人馮爾動
 
   馮爾動,人稱“馮叔”,1955年出生于瓊山區雲龍鎮長泰村,是馮白駒将軍的侄子。1984年,政府修繕了馮白駒将軍的故居,馮叔和父親一起擔任馮白駒故居的講解員。直到1999年父親去世,馮叔便接過“接力棒”,獨自一人管理着伯父的故居,因當時人手有限,馮叔在擔任講解員之餘,還要做好庭院清潔衛生的工作,這一幹就是37年。在37年的講解生涯中,他接待的遊客不計其數,每年“七一”建黨節前後來參觀學習的人數最多,馮叔每天差不多要接待10餘批遊客。盡管如此,馮叔也不覺得累,希望能把馮白駒将軍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讓大家學習馮白駒将軍帶領瓊崖縱隊浴血天涯、孤島奮戰,在艱苦的環境下堅定理想信仰不動搖的高尚品德。
   每當看到因為自己的講解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遊客,能講得他們潸然淚下,激發起他們的愛國之心、報國之志,馮叔就感覺特别有成就感!為了使自己的講解更專業,與時俱進,馮叔每天都會看新聞,關心時政熱點,研讀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講話,學習思想政治理論,還經常到圖書館翻閱有關馮白駒将軍的書籍,認真做好筆記。
   在長泰村提起馮叔,村民們無不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贊。據了解,馮叔有個小夥伴,名叫周經學,自幼殘疾,學過理發技術的馮叔主動當起了周經學的專職理發師,幾十年如一日陪伴着周經學。另據村民講述,1987年的一個台風天,村裡11歲的小男孩瞞着家人偷偷地跑到村裡的河中抓魚,一不小心落水,正好被路過的馮叔看到,他不顧當時的狂風暴雨,跳入河中救起小男孩,又做了人工呼吸才把小男孩救過來。小男孩的家人對馮叔感激不盡,全村的人也被他的所作所為感動。馮叔也帶動自己的愛人和孩子做好人好事,經常到鄰居家裡幫忙,在全村範圍内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
   因愛崗敬業、甘于奉獻,馮叔于2020年被瓊山區雲龍鎮政府推薦參評“敬業奉獻海口好人”,并獲此殊榮。
   最後,馮叔用海南的一句諺語勉勵我們:力量由心而生!也強調當代的青年學生是祖國八九點鐘的太陽,要堅持愛黨愛國愛人民,要發揚瓊崖革命精神,争當熱血青年!刻苦學習,不計得失,不要攀比,要自己超越自己。堅韌不拔,才會勝利,半途而廢,将一事無成。

 
默默付出西沙衛士占道昌
 
   占道昌,1971年入黨,1972年退伍,已有51年黨齡,在“七一”前夕被授予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參加過“西沙自衛反擊戰”,是一名偵察兵,也是部隊中的“精兵”。主要任務是勘察敵情,為部隊及時提供情報。在那個年代,勘察設備匮乏,偵察兵主要是通過深入敵後、捕捉俘虜等方式方法來獲取情報,有時也擔負襲擊指揮機關、交通樞紐、重要兵器等特殊作戰任務。因此,要求偵察兵應具有過硬的軍事技術和較強的心理素質。據了解,當時在島上的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吃的食物和飲用水都是每周有專人從三亞等地運輸至西沙群島上,為了節約淡水資源,他們也會接雨水作為生活用水。由于占道昌在西沙自衛反擊戰中的突出表現,退伍之後被授予“光榮之家”的稱号。
   占道昌退伍後回到老家開荒種地,當時耕地特别的少,到處都是荒山、雜草,糧食和其他物質資源都很匮乏,日子過得十分辛苦。占道昌作為老黨員帶頭開荒,響應當地政府的号召,種植橡膠樹、水稻、玉米,在他的帶領下,不少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占道昌家的牆面上貼滿了國家領導人的畫像,可以看出占道昌有着堅定的共産主義信仰,是革命大熔爐裡千錘百煉的共産主義戰士。當我們聊起今天生活的變化和對未來的憧憬時,占道昌表示自己非常感恩毛主席,流露出燦爛的微笑和深切的緬懷之情,同時也非常感恩鄧小平等幾位領導人對國家和人民所做的貢獻,是他們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占奶奶也寄語在場的同學們,要了解以前在艱苦的環境下進行革命的不易,也要積極學習和弘揚老一輩的革命精神,才能助力國家發展,助力自己成長。 

不計得失甘當黃牛占道業
   占道業,1970年入黨,已有51年的黨齡,在“七一”前夕也被授予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他30歲的時候就是一名村幹部,積極發揮模範共産黨員的榜樣作用,帶領村民發家緻富。他響應政府“要想富先修路”的号召,率領村民修路,在開展工作時,大家的意見不統一,矛盾肆起,影響了整個修路進程,他便逐家逐戶做思想工作,最終使這條道路得以修建完成,在本村修路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011年,占道業退休後,仍然堅守共産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做好人好事,不求回報。當他看到公路旁邊的雜草長起來時,主動割雜草、進行道路清理工作,這樣的作為讓有些群衆産生質疑,猜疑他做這些事是否是拿了工資,事實并沒有。他告訴在座的同學們:他一直都是按照國家政策去做事,隻要是有益于人民的事他都積極主動地去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認為這是一個黨員的職責和義務。他也勉勵我們新一代的黨員要繼承老一輩的精神,遵守黨的章程,不要計較個人的得失,積極為國家做貢獻。
   聆聽完老黨員的“初心”故事,作為新一代的青年,我們要時刻謹記現在平安穩定、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這都是革命前輩們用自己的鮮血和身軀換來的,同時我們要接過曆史的接力棒,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優良傳統,為海南自貿港的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
                                    編輯:馮丹
                                      攝像:蓋相辰
                                   指導老師:孫雪麗 陳婷
                             beat365紅色椰鄉宣講團
友情鍊接
騰訊新聞 中國新聞網 搜狗 新浪 CMS系統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