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教學資源  >>  正文

我們不做李自成——毛主席進京“趕考”答卷(教學引導案例)

來源:beat365   日期:2015-04-16 00:00:00  點擊:  屬于:教學資源


  背景資料:

  1644年3月19日,明末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經過16年的浴血奮戰後,一舉攻入北京,明皇帝朱由檢(崇祯)在煤山(景山)自缢身亡。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雖然推翻了明政權,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占領北京城後,他們對形勢的重大變化缺乏足夠的認識,數十萬起義軍滋生着和平麻痹思想,他們軍紀廢弛,生活腐化。起義軍遭到吳三桂和清兵的聯合夾擊,李自成最終率領起義軍倉皇離開了北京,向山西、陝西轉移。5月4日,在察看地形時,遭到地主武裝的襲擊,壯烈犧牲,時年39歲。16年的奮鬥取得的勝利,換來的是轉瞬之間的慘敗。在李自成攻進北京300年的紀念日,郭沫若寫了《甲申三百年祭》一篇史學論文,闡述了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以後,部分首領腐化,内部發生宗派鬥争,最後導緻徹底失敗的過程,發表在1944年3月19日至22日的重慶的《新華日報》上。毛主席十分重視李自成的教訓,1944年他把郭沫若寫的《甲申三百年祭》列為整風學習文件,要全黨引以為鑒。

  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乘車離開河北平山縣西柏坡進北平時,對中央總部的一些同事說:“我們去進京趕考。”周恩來說:“我們會考出好成績的。”毛主席接着說:“但願我們能考出好成績,不要退回來,我們不做李自成 。”

  毛主席把從西柏坡去北京城比作進京趕考,那麼毛主席進京以後考得怎樣?交了份什麼樣的答卷?

  答卷一:布衣平民裝

  革命戰争年代,生活條件艱苦,毛主席始終和戰士一樣穿着簡單。在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常想給他添置些新衣褲,毛主席卻說:“我的标準,不露肉不透風就行”,“我節約一件衣服,前方戰士就多一發子彈。”

  進了北京城,毛主席成了國家主席,可以說是權力無上了,要做幾件像樣的衣服又算得什麼!但毛主席沒有這樣做。他又說:“現在國家還窮,不能開浪費的頭。”“沒有條件的時候不講究,這一條好做到;經濟發展了,有條件講究仍然約束自己不講究,這一條難做到。共産黨人就是要做難做的事!”他依然保持着革命戰争年代勤儉節約的作風,一身布衣平民裝。

  1949年4月,毛主席在香山雙清别墅接見民主黨派負責人和各界代表。在接見張瀾前,他吩咐衛士李銀橋說:“張瀾先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了不少貢獻,在民主人士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我們要尊重老先生,你幫我找件好點的衣服換換。”

  李銀橋在毛主席的家當中選了又選,就是找不出一件不破或者沒有補丁的衣服。李銀橋說:“主席,咱們真是窮秀才趕考,一件好衣服都沒有。”毛主席勸慰說:“曆來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績!安貧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我們會考出好成績的。張先生是賢達之士,不會怪我們的。”就這樣,毛主席穿着補丁衣服會見了張瀾,又會見了沈鈞儒、李濟深、郭沫若、陳叔通等知名人士。

  進京以後,毛主席始終沒有忘記千千萬萬勞苦大衆,他和他們一樣過着平常人的生活,一樣為國家為民族的繁榮富強而艱苦奮鬥。據毛主席身邊工作過的工作人員回憶,毛主席從1953年到1962年,沒有做過一件新衣服。

  毛主席1976年逝世後,人們在清理他的遺物時發現:在毛主席日常生活用品的存物中,有打了70多個補丁的睡衣,打了 50多個補丁的毛巾被,有打了大塊大塊補丁的内衣内褲,有接長和加肥的棉毛衫、毛衣毛褲,有補了又補的被單和棉紗長襪子,還有連鞋匠都不願修理的舊拖鞋等。

  答卷二:不收受禮品

  在湖北省東北部山區有一座海拔1200多米高的雲丹山,山麓一帶自古出産一種營養豐富、味道香甜可口的優質稻米,由于狀似葡萄,當地百姓稱之為“水葡萄”米。唐代以來,曆代封建王朝都把這種米作為“貢米”,隻有皇室家族才能享用,新中國成立後,當地貧苦農民翻身分得了田地,也種出了“水葡萄”米,過上了幸福生活。為了感謝共産黨、感謝毛主席的恩情,1951年10月,當地貧苦農民懷着對毛主席的深情厚意,把50公斤“水葡萄”米寄往北京,送給毛主席。沒想到,一個多月後,他們收到了毛主席委托中央辦公廳寄來的一張彙款單和一封令人激動的信,信中說:“……錢寄上,以後再不要向中央領導人寄贈任何物資,這是我們黨紀所不能容許的......”

  中央回信的消息傳出後,當地群衆奔走相告,無不為人民領袖毛主席的無私胸懷和高尚品德所感動。

  答卷三:正人先正己

  1949年9月上旬,程星齡(毛主席在湖南一師讀書時的一位小同學,曾協助程潛、陳明仁兩位将軍舉行長沙起義,對湖南和平解放作出過貢獻,新中國成立後,出任過湖南省副省長)随程潛、陳明仁去北京參加全國政協會議,受到了毛主席、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的熱情接待。會議前一天,程星齡特意去中南海拜會毛主席。走進毛主席的居室“菊香書屋”,程星齡感到十分驚訝!他見毛主席的住所陳設十分筒陋,便忍不住對毛主席說:“勝不驕,敗不餒,永遠保持創業時期艱苦樸素的本色,是使國家民族興旺的根本,但我這小同學卻感到你這辦公室裡,連幅字畫、連盆鮮花都沒有,就有些與這“菊香書屋’之名不副了。” 毛主席聽了大笑說“我剛到這裡時,盆花很多,簡直是一個百花争豔的小花園。你說這行嗎?我們共産黨人打天下,是為勞苦大衆翻身,不是圖自己享受,與李自成、國民黨不同的也在此。所以我說,過去我管不着,現在我住在這裡,就不要擺這麼多的花了。到我這裡來的人很多,以後還會有工人、農民代表來。他們來了,要看看我,看看我住的地方,如果我這裡擺了那麼多漂亮的花,那他們也會上行下效 。向我看齊,養成這種風氣就不好了。當領導的一定要帶好頭,不然,上梁不正下梁歪!”??

  擺幾盆鮮花雖然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從這些生活小事上也可以看到毛主席身居高位,一塵不染的品德。

  毛主席不僅嚴于律己,而且嚴格家教,要求子女不搞特殊。

  毛主席的大兒子毛岸英與劉思齊結婚時,毛主席隻邀請了幾個開國元老吃頓便飯,而且飯菜還是毛岸英、劉思齊自己操辦的。新房是機關裡的一間普通的平房,床上隻有兩條被子。其中一條還是兒媳從娘家帶來的嫁妝。毛主席給兒子唯一的新婚禮物隻是一件他穿過的大衣。

  毛主席的女兒李敏、李讷上大學後,都是在學校寄宿就餐,隻有星期六才回家。學校離家很遠,天黑才能走回來,衛士長李銀橋擔心女孩子走夜路不安全,有時便瞞着毛主席讓衛士開着車子去學校接。這事讓毛主席知道後,嚴肅批評衛士說:“以後不許接,說過就要照辦,讓她們自己騎車或搭汽車回來。”

  答卷四:不搞裙帶關系

  舊中國官場上搞裙帶關系已是司空見慣,“一人當官,雞犬升天”成了當時的真實寫照。毛主席進京以後,首先破了這條官場上千百年來破不了的常規。

  毛萬才是毛主席的堂弟,1937年10月從韶山來到延安參加革命,毛主席收留了他,安排他進了延安解放印刷廠當學徒。後來,毛萬才為學文化先後到陝北公學、抗大二分校學習。畢業後深入敵後做“生意”,為物資匮乏的邊區組織貨源。他改名換姓,以商人身份出沒于西安古城大街小巷,奔波于西安一延安的路上,把布匹、食鹽、藥品以及牛、羊等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到延安。後來,他又轉到解放軍後勤衛生部門工作,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他當過戰士,也當過會計。

  新中國成立後,毛萬才轉業到了遼甯省阜新市發電廠一公司工資科當科員(他隐瞞了自己的身份)。但他妻子沒有工作,一家幾口靠供給制發的一點食物,實在難以維持生計,不得已,毛萬才将自己家庭生活困難的情況寫信告訴了三哥毛主席。毛主席給他回了信,并寄給他300萬元錢(舊人民币,1萬元折合現人民币1元)。毛萬才用這些錢還掉了舊賬,然後添置了一件禦寒的皮大衣、毛毯,還買了塊手表。“三反五反”運動開始後,人們見毛萬才突然“發”了,懷疑他利用當會計之便搞貪污,便将毛萬才隔離審查。

  毛萬才不得不“招供”錢是三哥給的,并以信為證,人們這才知道毛萬才與毛主席的特殊關系,并一緻稱贊說:毛萬才真不錯,不以領袖親戚自居,不打領袖牌子要名利。

  在毛主席在世的年代,毛萬才當的最大的官是撫順市市政公司預制廠黨支部書記。一直到80年代初,他這個“三八”式幹部才當上了撫順市政協常委。

  文運昌是毛主席二舅的兒子,是毛主席的表兄,1910年毛主席去湘鄉縣立高等小學堂讀書,文運昌是引薦人和擔保人,并積極向毛主席推薦《新民叢報》等進步書刊,對毛主席接觸新思想起過重要作用。1950年初,毛主席的另一表兄弟文南松寫信給他,要他出面給胞兄文運昌介紹個工作。毛主席給文南松回了信,信中寫道“……運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薦,由他自己在人民中有所表現,取得信任,便有機會參加工作。”

  就這麼一個表兄,毛主席也沒有利用手中的權力為他謀取一官半職。

  解放初期,毛主席外祖家的親戚和學友,經常到北京去看望毛主席。有的從北京回到湘鄉後,擺架子,神氣起來。毛主席知道這一情況後,1954年4月寫信給湘鄉縣石城鄉政府。信中說:“我的親戚唐家坨文家,過去幾年常有人來北京看我,回去以後,有些人驕傲起來,不大服從政府管,這是不對的。文家任何人,都要同鄉裡衆人一樣,服從黨與政府的領導,勤耕守法,不應特殊。請你們不要因為文家是我的親戚覺得不好放手管。”

  答卷五:說到做到

  1949年3月,毛主席在西柏坡舉行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告誡全黨說:“因為勝利,黨内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因為勝利,人民感謝我們,資産階級也會出來捧場。敵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們的,這一點已經得到證明了。資産階級的捧場可能征服我們隊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産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号;但是經不起敵人用糖衣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

  新中國成立後,黨内确實出現了這樣一些人!他們以功臣自居,貪圖享樂,不願再過艱苦生活,于是貪污腐化起來。對這些腐敗分子,毛主席履行了他的諾言,給予了嚴肅懲處。

  天津地委書記劉青山,行署專員張子善,都是30年代初參加革命的老幹部。他們在國民黨血腥的白色恐怖下,在艱難的十四年抗日戰争和3年解放戰争中,都曾為黨和人民群衆的解放進行過英勇鬥争,建立過功勳。

  新中國成立後僅僅一年時間,劉青山、張子善便在資産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下腐化起來。他們利用職權,先後貪污國家救濟糧、治河專款、地方糧,克扣民工糧、機場建築款及騙取國家銀行貸款等,共計171.6272億元(舊人民币,1萬元折合現人民币1元)。

  案件揭發後,華北局将案件情況和如何處理劉青山、張子善的問題向中央寫了請示報告。毛主席看了華北局的報告後立即批示:“這件事給中央、中央局、分局、省市區黨委提出了警告,必須認真對待幹部被資産階級腐蝕發生嚴重貪污行為這一事實,注意發現、揭露和懲處,必須當作大鬥争處理。”當時,黨内有人出來想找毛主席說情,認為劉、張雖錯誤嚴重,當判重刑,但考慮他們在戰争年代出生入死,有過功勞,可否給他們一個改造機會,不槍斃。毛主席知道後說:正因為他們兩人地位高、功勞大、影響大,所以才下決心處決他們!隻有這樣,才能挽救20個、200個、2000個、20000個犯有不同錯誤的幹部。于是劉青山、張子善被處以極刑,後來被人們稱之為“開國第一刀”。

  這“開國第一刀”表明了毛主席反腐倡廉,不做李自成的決心。這一刀震動了全國,也震驚了全世界,并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教益和深思。

  (潘列榮:我們不做李自成——毛主席進京“趕考”答卷,《黨史博覽》1997年11期)

  案例思考:

  1.毛主席為什麼極其重視李自成的曆史教訓?

  2.毛主席提出的加強執政黨建設的思想對今天有何現實意義?

  分析點評: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産黨成為全國的執政黨。領導、管理和建設國家的艱巨任務,黨自身地位和條件的變化,都使黨面臨新的更嚴峻的考驗,迫切要求加強執政黨的建設。本案例反映了以毛主席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一開頭就将執政黨建設放在一切黨務工作的首位,始終強調在日理萬機的繁忙工作中,務必堅持“黨要管黨”。幾十年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表明,執政黨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要為無産階級和人民大衆掌好權,用好權,堅持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是按“長官意志”辦事;堅持“立黨為公”,而不是“以權謀私”。為此,還必須防止那些思想不純,抱着“升官發财”目的的人擠進黨的隊伍。堡壘是最容易從内部攻破的,尤其要警惕國内外敵人用“打進來、拉出去”的辦法或“和平演變”的策略,使共産黨蛻化變質,從而颠覆無産階級專政。所有這些,都有賴于加強執政黨的建設。要大力弘揚艱苦奮鬥的精神,關鍵是領導幹部要以身作則,首先是高級幹部要率先垂範。各級領導幹部特别是年輕幹部,要自覺地發揚腳踏實地、真抓實幹的作風,弘揚艱苦樸素、勤儉建國的精神,在實踐中不斷加強自身修養,牢固樹立艱苦奮鬥的思想,磨練艱苦奮鬥的意志,不斷為黨和人民建立新的業績。全黨同志特别是領導幹部要牢記黨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負的曆史責任,自覺在艱苦奮鬥的實踐中加強黨性鍛煉,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征程中經受新的考驗,努力交出優異的答卷。

友情鍊接
騰訊新聞 中國新聞網 搜狗 新浪 CMS系統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