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代碼:9900264
課程類型:必修課
開課部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
學 時:64 其中實踐學時:16
學 分:4
授課對象:全校三年制各專業一年級
一、課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務
課程性質為公共必修課。課程目的是使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進程,認識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曆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結晶,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理論品質最顯着最集中的體現。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正确認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在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重要曆史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精神實質,幫助他們确立科學社會主義信仰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增強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二、課程教學改革設想
1.密切關注當今社會現實,理論聯系實踐。
2.采用多媒體教學課件與音像資料相結合的形式授課。
3.打破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課堂上采用讨論和講授相結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作用。
4.加強實踐課教學改革的力度,提高教學實效性。
5.探索多種形式的考試方式,實現過程性考核與綜合性考核的有機統一。
三、相關課程的銜接
《形勢與政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本課程系公共政治理論課,注重對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的政治素質,使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現實,以達到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标。
四、教學基本要求
1.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内涵及其曆史進程。
2.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重大理論成果的形成和發展,主要内容以及曆史地位。
3.掌握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科學方法。
4.了解黨的思想路線的确立過程。
5.理解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辯證關系。
6.掌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
7.了解近代中國國情。
8.掌握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綱領。
9.掌握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論
10.掌握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經驗。
11.了解社會主義改造的曆史必然性。
12.掌握社會主義改造的原則、方針、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形式及曆史經驗。
13.懂得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曆史的必然選擇。
14.理解什麼是社會主義的本質。
15.深刻理解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16.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基本特征及其長期性。
17.掌握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
18.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戰略。
19.理解為什麼要進行改革開放。
20.掌握改革的性質,改革對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重大意義。
21.理解中國選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22.掌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性質和内容。
23.掌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
24.理解為什麼我們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政治制度。
25.理解為什麼不能照搬西方議會民主、“三權分立”和多黨制。
26.理解在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建設政治文明和法治國家過程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27.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基本方針政策。
28.掌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涵義和重要意義。
29.理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方針政策。
30.了解 “一國兩制”構想對和平統一祖國的重大意義。
31.掌握“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在新形勢下的堅持和發展。
32.了解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33.理解中國共産黨在外交方面的基本原則、方針和政策。
34.理解人民群衆是曆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35.理解中國共産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五、教學方法與重點、難點
1.教學方法:
以課堂講授為主,啟發性提問、多媒體聲像展示、課堂讨論、社會調查為輔。
2.教學重難點: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
重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内涵、曆史進程及其實質;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涵義、産生的社會曆史條件及曆史地位和指導意義、對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正确評價;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要内容和地位的認識;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科學内涵及其辨證統一關系;黨的思想路線的形成和發展、黨的思想路線内容和意義。
難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認識進程、思想實質及其預期目标;對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的認識;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科學内涵及其辨證統一關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重點:中國革命的時代特征;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和基本綱領;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和基本經驗。
難點:如何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是對中國革命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意義。
第三章 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重點: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适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及其曆史經驗;确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重大意義。
難點:如何認識理解新民主主義社會史一個過渡性質的社會;如何認識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改革的關系;如何正确認識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出現的失誤與偏差。
第四章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
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以及在探索過程中的重要意義
難點:正确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思想和走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思想
第五章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
重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的依據、科學含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過渡時期的區别;“一個中心”與“兩個基本點”的辯證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戰略。
難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新民主主義社會的聯系與區别;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最低綱領與最高綱領的關系。
第六章 社會主義本質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
重點: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是通過否定到肯定的思維方式;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新概括的内容及其涵義;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難點: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新認識;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中國共産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
第七章 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
重點:改革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對外開放的必然性及開放格局。
難點: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的理論;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必然性和長期性。
第八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
重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和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正确認識社會主義社會的民主、自由和人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戰略地位;和諧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中的指導地位。
和諧與和諧社會的科學内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提出過程;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建設社會主義生态文明的總體要求。
難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和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深刻認識我們為什麼不能實行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模式;和諧文化建設;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中的指導地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涵義,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及意義;樹立生态文明理念。
第九章 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理論
重點: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一國兩制”的重要内容,中國共産黨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戰略構想的一貫性和連續性,江澤民、胡錦濤對“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豐富和發展。新形勢下對台灣工作方針
難點:如何努力實現台灣與祖國大陸完全統一問題。
第十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和國際戰略
重點:對戰後國際形勢和時代主題的認識;關于和平發展的道路。
難點:如何認識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關于和諧世界。
第十一章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論
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依靠力量理論的提出及其意義;正确認識工人階級隊伍的變化;新的社會階層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
難點: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正确認識工人階級隊伍的變化,新的社會階層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
第十二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領導核心理論
重點:中國共産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新時期黨的建設是以執政能力建設者為重點的黨的先進性建設。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
難點:中國共産黨的性質;新時期黨面臨的曆史性課題及如何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
六、教學時數分配(共計64學時)
教學時數分配
教學内容
|
時數
|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
|
6
|
第二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
4
|
第三章 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
4
|
第四章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
|
2
|
第五章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
|
4
|
第六章 社會主義本質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
|
4
|
第七章 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
|
4
|
第八章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
|
8
|
第九章 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理論
|
4
|
第十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和國際戰略
|
2
|
第十一章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論
|
4
|
第十二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領導核心理論
|
2
|
七、課程考核:
平時成績(根據考勤、課堂紀律、作業、實踐課成績和品行表現綜合評定)70%+期末考試成績30%
八、教材及主要教學參考書
教材選用: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訂版
參考書: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師參考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0年修訂版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案例》,林祖華主編,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10年修訂版
《毛澤東着作選讀》(上下冊),北京,人民出版社,86年版
《毛澤東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99年版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93年版
《中國共産黨曆史講義》(上下冊),鄭德榮、朱陽主編,吉林人民出版社,81年版
《光輝業績偉人風采——細說〈鄧小平〉》,龍平平、劉金田、高屹編着,北京,紅旗出版社,97年版
《毛澤東思想史綱》,沈鄭榮主編,濟南,黃河出版社,92年版
《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廖蓋隆着,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96年版
《毛澤東的思想》,“(美)斯圖爾特·R·施拉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05年版
《讀懂江澤民——江澤民治黨治國方略研究》,汪新、江英等箸,北京,華文出版社,06年版
九、教學内容、實踐環節和要求
十、說明
課程總教學時數是64,其中講課時數48,實踐時數16。 任課教師在實踐課總時數不變情況下,可根據教學實際需要調整各章節的實踐課安排。
修改人: 系(部)教學主任審核簽名: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
2015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