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深圳着名歌手,每場演出費高達萬元,家裡卻一貧如洗。
他隻有一個女兒,卻是178名貧困孩子的“代理爸爸”。
他在10年時間裡,參加了400多場義演,捐贈錢物近300萬元。
他如今身患晚期胃癌,卻連醫藥費都負擔不起。
“我叫叢飛,是深圳的一名普通文藝工作者,也是一名普通的深圳義工。能對社會有所奉獻,能對他人有所幫助,我感到很快樂。”無論走到哪裡,也無論站在哪個舞台上,叢飛都會使用這段同樣的開場白。但如今,他不得不離開自己心愛的舞台。
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人,或者矛盾的不可理喻的人。
他這個人一輩子都想着别人,就是不想自己。
許多人還記得,2003年5月,在小湯山演唱,叢飛動情的說:“我代表深圳500萬青年和5萬多名義工,來慰問戰鬥在抗擊非典一線的最可愛的白衣天使。”
誰會想到,當時叢飛是自費赴京參加義演的。他不顧父母的反對,拿着女友邢丹的兩萬元積蓄,興沖沖地來了,對于普通歌手,2萬元無所謂,可是叢飛肩負着100多個學生的學費,而且由于非典影響,叢飛的商業演出驟減,收入根本不足以支撐學費,還向朋友借了10萬元。
叢飛不怕借債,隻是更賣力地參加商業演出,好早點還清債務,于是他一天演出三四場,直到嗓子變得沙啞才收場。
由于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從2004年創天開始,叢飛的胃部經常劇烈疼痛,還時常吐血、便血,家人和朋友們都勸他住院治療。可想想高昂的醫療費,他拒絕了,隻在門診開了些口服藥維持。
2005年1月,叢飛抱病參加了為東南亞海嘯災區的6場赈災義演。劉家增回憶說,當時叢飛的病情已經十分嚴重,連食物都難以下咽。然而,他還是堅持參加了6場演出,并将用于治病的1.5萬元錢捐獻了出去。當叢飛忍受巨大的痛苦堅持完最後一場演出時,開始大口吐血并昏迷了許久。
叢飛得病後,為了省錢,他一直不住院治療,病情迅速加重,體重在兩個多月裡下降了30多斤,連嗓子也嘶啞了。這可是一個歌手的生命啊!4月22日,叢飛終于同意住院,卻連買藥的錢都拿不出來。
5月12日,活檢報告出來了,低分化腺癌!得知消息,叢飛長時間地在病房走來走去,朋友在一旁說着寬慰的話,叢飛聽着聽着,再也忍不住内心的痛的悲痛,伏在床邊号啕大哭。
他哭自己對不起父母妻兒,父母年邁多病,誰來照顧?女兒才4歲,沒了父親怎麼辦?還有年僅24歲的妻子邢丹,懷着他四個月的血肉将如何生活?半小時後,他終于冷靜下來,口述了三條遺囑:一、不要讓孩子拖累邢丹,勸邢丹把孩子打掉,如果可能,幫她找個好人;二、父母回到生活相對容易的老家;三、想辦法找到有愛心的人,繼續承擔學生的學費,直到學有所成。
一直克制着自己邢丹,此刻淚水洶湧:“他這個人一輩子都想着别人,就是不想自己。你們誰也不要勸我了,我不會拿掉孩子,無論如何我都要把他生下來,撫養成人。”?
我不能成就整個世界,卻可以盡我所能成就一些孩子。
1969年叢飛出生在遼甯省盤錦市大窪縣田莊台鎮一個貧困的家庭,全家8口人惟一的生活來源就是父親每月36元的收入。
貧困的記憶從小就深深烙在叢飛的心裡:為了讀書,他撿過垃圾、賣過冰棍,甚至将家裡的燭台偷偷拿到廢品收購站賣了交學費,但他的這些努力還是沒能讓他完成學業。勉強上到初二,叢飛就被迫辍學回家。
辍學後,叢飛很快就從短暫的失落中振作起來,他曆盡千辛萬苦四處拜師學藝,他出色的條件和執着頑強的求學精神打動了男高音歌唱家曆鐵成,在他的精心培養下,叢飛的歌唱技藝快速提高。1989年,叢飛考入了沈陽音樂學院聲樂系,師從着名聲樂教育家鮑延義。後來,他又被着名歌唱家郭頌收為關門弟子,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出風格,被郭頌成為“中國最美麗的男高音”。
1995年6月,叢飛得到機會在深圳某歌廳試場。他原本準備唱一首歌,經不住觀衆掌聲雷動的煽動,他又接連表演小品、聲音模仿、口技等20多分鐘的節目,搶盡了風頭,這一晚,歌舞廳破例給了他80元的演出費。當了5天表演嘉賓後,他又被邀請到浙江參加了15場商業演出。
沒到一個月,他就掙了2萬元錢!終于可以過上好日子了,讓父母放心。
但是,叢飛無法忘記那一幕:1994年8月,他在成都參加一場讓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的義演活動,并把身上僅有的2400元全部捐出。主持人說:“你捐出的2400元,可是20個小學生交兩年的學費!”在叢飛眼裡,錢的最大價值,不就體現在此?
“我有能成就整個世界,卻可以盡我所能成就一些孩子。”走下舞台的那一刻,叢飛決心幫助更多的失學兒童。
他先後20多次到貴州、湖南、四川和山東,到2000年已經認領了100多名學生。一對工薪夫婦供養了一個兒女上學已經不易,一個人要負擔100多個孩子的學費,生活壓力該有多麼大?
這一切,叢飛都沒有告訴遠在東北的父母。當老兩口來到深圳小住,一進屋就愣住了:50多平米的屋子,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衣櫃關門關不上,沙發坐上去“嘎嘎”響。兒子在深圳也是名人,一場演出就掙好幾千,怎麼把日子過成這樣?
“大熱天的,沒有冰箱怎麼行?”母親問。
“菜市場離得近,現吃現買,每天都可以吃到新鮮的蔬菜,就省了。”叢飛答。
桌上還攤着一張催交購房貸款的帳單,父親也問了:“你掙錢也不少,為什麼連銀行的貸款也拖欠?”
“我在貧困山區資助着100多個失學學生,剛剛給他們寄完學費,沒餘錢了。”叢飛心虛地坦白。
爸爸,我們好想你,你快點好吧……
自從邢丹嫁給叢飛後,家裡幾乎沒有斷過求助的人。有一位東北老鄉沒有找到工作,找到叢飛說想在他家吃住幾天,叢飛答應了。可對方找到工作後并沒有搬走。炎熱的夏天,三口之家已經很擠,再加上外人,生活更不方便。偏偏這時候又有叢飛資助的兩位大學生找上門來,說深圳吃住費用太高,也想暫住一段,叢飛又答應了!邢丹受不住了:“這麼小的房住這麼多人,怎麼擠?”你猜叢飛怎麼答?——“把家讓給他們住,我們一家到附近租房住一段再說!”這個事情至今仍在深圳流傳,讓這個現代城市變得溫暖。2004年夏,叢飛已資助140餘名學生,為此負債10多萬元,但他仍然東借西挪了幾萬元錢,堅持要邢丹和他一起去貴州黔南貧困山區一趟,給受助學生送衣物和學費。一進村口,早已等候在那裡的孩子們就紛紛撲進叢飛的懷裡,一聲聲甜甜地叫着“爸爸”,叢飛和這個親親,與那個摟摟。一路上,很多村民擠了過來,拉着叢飛的手直落淚。細心的邢丹注意到,叢飛淚光閃爍,卻笑聲飛揚,寫滿了欣慰和自豪!那趟出行,也讓邢丹更加懂了一顆純樸的心。
孩子們也懂他愛他。當得知“爸爸”身患重病後,遠在貴州、湖南的孩子,分别千裡迢迢地趕到深圳,牽着他的手,摟着他的脖子,聲音顫抖地說:“爸爸,我們陪着您,您快點好吧。” 還有一位大學生給叢飛打電話道歉,他說:“我是4年前接受您資助的一名大學生。以前一直以為您是一名歌手,一場演出費就能拿到一兩萬元,所以時常提些額外要求,花起來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安心。我現在才知道為了資助一百多個學生讀書,您承受了那麼多的壓力,連生病都舍不得花錢治,這是我無論如何沒有想到的,我為自己的不懂事而愧疚……”每逢此刻,正遭受癌症折磨的叢飛就忍不住閉上雙眼,任由淚水流淌,那種表情,是陶醉?是滿足?是留戀?還是……
“我是你過河的橋,是你乘涼的樹,我是你風塵仆仆那間歇腳的屋。隻要你快樂,隻要你幸福,隻要你圓上了好夢,我就不辛苦。隻要你開心,隻要你如意,隻要你回頭,我就很知足。”?
思考讨論
1.面對一個向社會捐獻300多萬,同時又負債17萬的窮光蛋時,你有何感想?
2.我不能成就整個世界,卻可以盡我所能成就一些孩子。從叢飛的行動中,我們采取什麼行動?
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構造和諧社會中,如何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
案例點評
早在先秦時期,孟子就提出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傳世警句。這說明和諧的人際關系比什麼都重要,它提醒人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必須相親相愛、團結互助,和睦相處、和諧發展,才能做到“家和萬事興”“國和享太平”。
和諧人際是和諧社會的基本要素。社會是人的社會,是人與人關系的總和,是人生存的基礎。穩定和諧的社會,是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也是社會繁榮重要之标志。一個社會,如果離開人的交往關系,很難想像還能稱其為社會;一個社會,如果失去人際和諧,也很難稱之為和諧社會。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和諧社會則意味着形成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每一個社會成員都不因地域之别遭排擠,不因文化差異受歧視,不因經濟貧困被冷漠,不因身體狀況挨白眼。良好的人際環境,能夠使人與人之間關系協調、和諧共進、相互支援、真誠合作,能夠使人們深深感受到“人間自有真情在”的暖意,從而使人們熱愛生活、珍惜友誼、積極向上、努力工作,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